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这些词,防止考名解!(文末有福利)

文文 胡师姐新传考研 2023-06-25
◎ 小编 | 北北    ◎ 责编 | 北北  

名词解释是试卷中最基础的题目,尽管分值不高却不容小觑,你能否上岸的关键可能就是那几分之差📝。现阶段基础类的名词解释,相信各位同学都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有那么一些词不常见甚至你都没听说过,也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中!现在,我们来做个盘点,今年这些词可能会考!

本篇食用指南


☑ 政策类

四级融合

 媒体深度融合

 全媒体传播

县级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制度

新基建


 技术类

数据遗忘权

 复媒体

社交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


☑ 工业发展类

数字人民币

产销者

内容治理


☑ 热点话题类

代际沟通

具身化



1

政策类


1、四级融合


“四级融合”是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的重要概念。

“四级融合”具体是指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融合发展,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构建新型采编流程,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带动全国各级媒体的融合转型,推动我国媒体深度融合。

四级融合发展布局的重要意义:

 是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要求,要生产群众更喜爱的内容;


是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的重要战略布局;


对于打造全媒体对外传播格局,讲好中国故事有重要意义;


可以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


对进一步加速融合进程和融合深度提出了要求,成为万物皆联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



2、媒体深度融合


在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中明确媒体深度融合的总要求。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再到如今的“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发展。

今后,媒体融合将更加纵深化发展,从而推动现代传播体系向全媒体传播体系转变:

 “深度融合”。经过6年媒体融合实践,我国媒体融合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机制体制这些深水区还需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推动融合向纵深发展。


 “移动优先”。未来,新兴技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强调互联网思维,坚持移动优先是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


 “跨界融合”。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媒体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不断向文旅、文创、游戏、教育等领域拓展,实现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商务等功能的延伸。


对传统媒体来说,今后仍然需要继续提升自身发展水平,从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全面迭代。


3、全媒体传播


全媒体传播是2019年1月,总书记在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了“四全媒体”论,并强调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旨在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全媒体传播的发展路径:

 找好信息技术与融媒体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智能传播和5G通信等新技术,才能在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内容、形式、手段等多方面的共享互通,共同打造渠道多样、载体丰富、技术领先的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妥善处理好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要在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对媒介资源以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灵活设置组织架构,打造集信息技术、经验积累、管理手段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最终形成“一次采集、多种产品、多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


❸ 充分发挥主流价值观在信息传播中的导向与引领作用。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以用户思维打造立体化传播的融媒体平台。媒体既要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挖掘和整合社会信息为己所用,也要善于接纳用户的反馈,适时适度调整自身的传播策略,吸引更多的用户在媒介平台上参与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而为媒体融合发展创造出良性的生态与环境。



4、县级融媒体中心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整合县级媒体资源,搭建融媒体平台,开展媒体业务及与其相关业务的基层公益类事业单位。2018年8月,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同年9月,中宣部对在全国范围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部署安排,要求2020年底基本实现在全国的全覆盖。

目前绝大多数县级区域已经建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但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应在进一步的完善和运营中把握好关键点。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完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融合发展布局”,推动各级各类新型主流媒体统筹协同,构建以内容建设为基础、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为今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点,一是打造数字化基础设施,二是实现功能的拓展与升级,建成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增强民生与政务、商务服务功能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要助力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将更多资源下沉,实现精准化与精细化服务,更好地服务当地人民群众。

提示

媒体融合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大家都懂的,年年都考。而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从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三个方面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


其中,“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等关键词还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以上四个有关媒体融合的概念非常非常重要,大家必须掌握。不仅是名词解释可能会考到,媒体融合也是经常考论述大题的哦,不能只用老一套的答法了,这些政策中提到的关键词和新说法要用起来。


5、新闻发布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和方式,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举行的第一场制度化的新闻发布会是在1982年3月26日,在外交部门厅举行。1983年3月,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齐怀远向宣布:中国外交部从即日起建立发言人制度。2003年,“非典”危机不期而至,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与敦促下,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机构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2020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并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此次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是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首次实践,是属于党的系统的一次发布会。对比政府系统的新闻发布会,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上的议题可能更聚焦国家层面的方针、战略及党的最高会议层面的新事项、新变化等内容,新闻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频次都会有差异。

中共中央建立新闻发布制度,是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大背景下,在我国面临国内外复杂形势以及传媒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下,确立的一种信息发布制度;是把实现党务信息公开作为党中央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党的新闻发布制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制度创新。

提示

此次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是一次制度创新,是推动治国理政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的信息发布制度。需要与此前的新闻发言人和政府新闻发布会等概念区分开,不仅可能考查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都是可能出现的重要考点!



6、新基建


新基建是智慧经济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吸收新科技革命成果,实现国家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高速化、新旧动能转换与经济结构对称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家基本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的特征。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同时,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❷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伴随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提示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型基础设施中随便拿出来一个名词都是新传考点,新基建这个名词也必须得拿下。




2

技术类


1、数据遗忘权


数据遗忘权,也被称为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是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权利类型。大数据背景下,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会留下相应的数据痕迹,一种是由使用者本人建立的数据,即数字脚印,另一种是由其他人建立的关于使用者的数据,即数字影子。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记忆”成为“默认值”,而“忘记”成为一种例外。

“被遗忘权”并不是新创设的一项权利,早在欧盟1995年颁布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就有相关的规定,并于2012年提出了修正草案——《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立法提案》。

被遗忘权的实施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数据主体在数据控制者无正当理由进一步处理其个人数据,或违反本规则处理其个人数据时,数据主体享有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其个人数据的权利。二是在数据控制者在已将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公开的情况下,其有义务采取所有合理措施通知正在处理该数据的第三人,请求其删除与该数据的任何链接、原件和复制品。

被遗忘权仅是应对数字化发展对个人隐私侵袭的措施之一,它的适用范围、使用程度仍存在诸多限制和制衡,并不能完全达到“使人遗忘”的程度。

提示

大数据极大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等问题,数据遗忘权已经多次出现在真题中。而今年各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个人数据保护与分享的讨论,这一经典考点依然可能会考。



2、复媒体


复媒体(polymedia)这一概念诞生于全球移民浪潮和人力资本流动的社会背景之下,英国人类学家米尔卡·马蒂亚诺和丹尼尔·米勒关注新媒介使用的社会共识,以及这种共识是如何形成的。复媒体理论旨在讨论用户为了实现自己的传播意图,并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实现控制力,通过选择一种媒体来克服任何其余媒体的缺陷,着重考察社交媒体形成的整体性环境,但与媒介环境学不同,复媒体理论更加强调用户对媒介的利用和区分,简单来讲,便是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为何选择一种媒体,而不选择另一种媒体,看他们如何通过媒介转换来管理情绪和人际关系。

在复媒体环境中,用户会定位不同媒体的情感距离,同时匹配与之相对应的社交关系,换言之,用户为不同媒体的使用方式进行差异化定位。例如有研究发现家庭座机电话、手机、即时通信工具所体现的亲密感是不断降低的,相比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打电话和发短信意味着双方的友谊更加亲密。用户通过不断地比较和调整,最终将不同的社交关系分配进不同的社交媒体中,并赋予它们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情感距离。

复媒体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考察传播技术的视角,在理解一种媒介的社会化过程时,不能忽视技术功能之外,更加重要的文化因素。

提示

如今,我们有丰富的媒介选择,使用社交网站还是电话来结束一段亲密关系,抑或是维系一段亲密关系,都需要考虑到不同媒介的文化意义,这便是复媒体理论带给我们的思考。复媒体的视角已经被很多传播学研究者采纳并形成理论话语。



3、社交机器人


社交机器人(Social bots),是指一种运行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进行自动生成内容并且参与人类社交互动的、无物质实体的自动程序型智能体,是存在于数字社交空间中的一种虚拟机器人。它们通过模仿社交网络中的其他真实用户来习得人性,能够更新社交状态,与其他平台用户进行自动交流对话,以及自动发送、接受好友请求。

在Twitter、Facebook、Reddit、QQ、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中,社交机器人账号和经由社交机器人生成的内容比比皆是。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多样且影响广泛。它们既能批量生产内容,也能自动化建构社交网络,执行特定内容扩散,甚至还有一定的情绪表达诸多案例表明,活跃于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对政治、经济、社会等产生明显影响。2013年4月23日,叙利亚电子军队控制美国白宫的Twitter账号,发布“白宫发生爆炸事件,总统奥巴马受伤”的谣言,在社交机器人账户推波助澜之下,该谣言大肆传播,最终重创股市。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选举中,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身影也频繁出现。

社交机器人的出现将社交媒体生态由“人”完全主导变为了“人+社交机器人”的共生生态,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迭代,社交机器人对社交媒体生态改变程度会继续加深。

提示

社交机器人对当前的传播生态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不仅可以批量生成内容,还可以自动构建社交网络,实现特定的内容扩散,甚至表达特定的情感。社交机器人带来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4、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


21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与迭代演进速度不断加快,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交叉融合趋势,这被广泛视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都一再证明,每次工业革命都是以重大科技的突破为先导,重大科技突破也通过对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形成工业革命。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是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分别产生于德国和美国的未来工业发展模式。

2011年1月,德国工业-科学研究联盟(Industry-Science Research Alliance,FU)提出了工业4.0战略,认为工业4.0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同年11月,工业4.0战略被纳入到《高科技战略2020》行动计划中,工业4.0正式成为德国全国上下、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战略行动。2013年12月至今的战略落地实施阶段。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协会(VDE)发布的首个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标志着整个德国工业4.0战略开始落地实施。

在美国,工业互联网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底,通用电气(GE)发布的《工业互联网:突破智慧与机器的界限》白皮书,白皮书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数据、硬件、软件与智能的流动和交互,实际上就是通过先进的传感网络、大数据分析、软件来建立具备自我改善功能的智能工业网络。2014年以来,工业互联网模式进入应用推广阶段。AT&T、Cisco(思科)、GE、IBM和Intel(英特尔)等5家企业联合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  IIC),意在建立一个致力于打破行业、区域等技术壁垒,促进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全球开放性会员组织。

提示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和互联网结合诞生的概念,是新基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政策的前瞻性、导向性将为传统产业、数字产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3

行业发展类


1、数字人民币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数字货币电子支付”(DC/EP, 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与比特币等虚拟币相比,数字人民币是法币,与法定货币等值,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而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资产,没有任何价值基础,也不享受任何主权信用担保,无法保证价值稳定。

数字人民币具有以下特点:

双离线支付。像纸钞一样实现满足飞机、邮轮、地下停车场等网络信号不佳场所的电子支付需求;

❷ 安全性更高。对于实名钱包,数字人民币可提供挂失功能;

多终端选择。不愿意用或者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多信息强度。根据掌握客户信息的强度不同,把数字人民币钱包分成几个等级。如大额支付或转帐,则必须通过信息强度高的实名钱包;

 点对点交付。通过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的方式,可以实现定点到人交付,杜绝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的可能性;

高可追溯性。在有权机关严格依照程序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数据验证和交叉比对,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持。

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高效地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中国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提示

习惯了用微信、支付宝线上支付,已经忘记人民币长啥样。今年央行提出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数字人民币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重点注意数字人民币的特点,和比特币、微信支部包等支付形式的区别。



2、产销者


“产销者”一词最初是由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其著作《第三次浪潮》(The Third Wave)中引入的。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纯消费者的数量也会下降。他们将被“生产者”所取代,这些人生产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托夫勒在1980年提出,“消费者一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作用的产物。他预测,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标准化的产品足以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和“大规模定制”的业务将启动一个流程,这样,他们将需要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和这两个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甚至互相合并。

和托夫勒1980年的预期一样。由于消费者的门槛多年来不断降低,社交媒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消费者。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由于互联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参与了知识生产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互联网上的其他用户自由分享,将自己制作的东西上传到互联网上。例如,在线照片应用程序Instagram,用户都是免费享受它所有功能性的消费者。然而,通过在网上发布图片(插入任何类型的信息),用户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正在采取一种生产行为,这无意中帮助了公司在宣传自己和推广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帮助Instagram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提示

数字劳工大家应该不陌生,在Web2.0时代,社交媒体以自建平台的方式垄断了受众的社交,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交工厂”,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合为一体,抖音平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3、内容治理


网络内容是互联网繁荣发展的基础,既决定着互联网生态空间的清朗程度,也深刻影响着网民群体。目前网络内容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仍然存在不少的谣言信息、低俗不良内容和违法违规内容,对现实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网络内容治理经历了早期政策奠基阶段(1994-1999年)、管网转向治网阶段(2000-2010年)、网信系统治理阶段(2011-2013年)和治理体系完善阶段(2014至今),现已成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总书记提出“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网络内容治理的目的是增加网络正能量,处理违规不良信息,建立有效的网络空间规则。

从最早出现“管网”意识,到后期的“治网”模式,再到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完善、被纳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网络内容治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发展中的一些困境。随着算法推荐机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网络内容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

目前,建立中国网络内容治理体系、健全网络内容治理制度的工作迫在眉睫。我国网络内容治理体系的建立建设:

需要继续构建由党组织领导、政府管理为核心的治理体系,构建起网络内容领域科学化、高权威、标准化、实操性强的法律体系;

要继续发挥网信办“中央——省级——地市”治理系统的作用,保障网络内容治理在各级政府中能有效落地;

加强“属地管理”和“中央调控”的合作配合,通过各地区网络内容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铺开建成网络内容治理体系的全覆盖网络;

围绕我国现阶段舆论宣传主线,以各级政府舆论宣传与管理部门为核心,由主流媒体和具有较强社会责任的网络内容平台为支持,形成网络内容建设体系,以内容的建设发展促进治理效果的提升。

提示

内容治理是网络空间治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今年3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对网络信息生态的治理方向,内容生产禁止方向,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内容生产者、内容服务平台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妥妥的热门考点,你必须知道。



4

热点话题类


1、代际沟通


代际沟通是指不同代人之间在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交流。具体指两代人之间、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的理解与交流。代际关系是指代与代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通常指老年人与青年人,如家庭中的父母辈或祖父母辈与儿女、孙子女辈的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代与代之间年龄差距拉大,以及由于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导致大致相同的年龄和拥有类似社会成长环境的不同世代之间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代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冲突有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的自我更新,加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代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势必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如破坏社会的和谐,影响社会的进步。尤其数字媒介的推动,对传统家庭代际沟通产生了深远影响,家庭代际沟通也呈现出联系紧密却沟通有隔的局面。

代际沟通是建立良好代际关系的前提,是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尽管老年一代和青年一代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隔阂,但是两代之间在性格、观念、情感等许多方面也存在着相通甚至相同之处,这就为两代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代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成为可能。数字媒介的发展对家庭代际沟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重新组构了新型交流方式,为父母同子女建构新的桥梁。平等和尊重、理解和信任、宽容和接纳、角色转换与相互学习是实现代际沟通的有效的原则和方法。

提示

代际沟通是当下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诸多综艺影视剧都聚焦这一话题。新冠疫情背景中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冲突被放大,疫情下的代际沟通是今年的热点话题,数字鸿沟、文化反哺等相关概念也需要大家掌握。


2、具身化


具身(embodiment)一词来源于凯瑟琳·海勒(Katherine Hayles)《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一书,具身化指的是我们如何在数字媒体上创造我们身体化的空间,即我们能够通过移动设备的实践来生产与调整空间,并将它们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空间在这里并不是一个特定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具身始终是一种空间实践,空间也始终是一种具身的实践,二者是相互创造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通过媒介界面参与实践过程时,我们才能够理解具身实践与身体空间创造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身不是简单的技术或情感加诸于身体,当然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移情,而是人在某一活动中达到一种与周围环境相融的物我合一。技术具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上述物我两忘境界的强化,技术具身的中止则发生于人在活动中意向沉浸的中止或打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德格尔的“上手的锤子”的损坏。

具身传播问题,归根结底谈论的是人与媒介的关系问题。需注意的是,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对人的意义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与媒介,总是处在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交互生成”的关系之中:人通过使用媒介而使媒介成为“媒介”,媒介则通过被人使用而使人成为“人”。人与媒介各自本质的获取,是双方彼此赋予的结果。

提示

如今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媒介与世界发生关系,具身化不仅是关注技术对身体经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人—技术媒介—世界关系的相关性揭示了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具身传播是近两年学界探讨比较多的前沿话题,刘海龙老师也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值得关注。



在最后时间宝贵的冲刺阶段,名词解释的巩固复习同样重要。同学们可以利用每天的碎片时间复习基础知识中的名词,同时在专题复习或答题过程中整理前沿和自己没有掌握的名词。
 福利时间

千 ! 万 ! 不 ! 要 ! 错 ! 过 ! 啦 !

最后还有个小福利,贴心的胡师姐团队已经整理好覆盖新闻学、传播学和新媒体三个学科必备的113个名词解释,在后台回复关键词 “名解合集” 即可领取必备冲刺名解大合集!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开启阅读>

[1]周丽娜.大数据背景下的网络隐私法律保护:搜索引擎、社交媒体与被遗忘权[J].国际新闻界,2015,37(08):136-153.

[2]刘海龙.传播中的身体问题与传播研究的未来[J].国际新闻界,2018,40(02):37-46.

[3]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02):80-89.

[4]谢新洲,朱垚颖.网络内容治理发展态势与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0(04):76-82.

[5]成伟.论代际沟通与协调[J].学术交流,2008(01):120-123.

[6]张洪忠,段泽宁,韩秀.异类还是共生: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研究路径探讨[J].新闻界,2019(02):10-17.

[7]董晨宇,段采薏.我该选择哪种媒介说分手复媒体时代的媒介意识形态与媒介转换行为[J].新闻与写作,2018(05):33-37.

[8]芮必峰,孙爽.从离身到具身——媒介技术的生存论转向[J].国际新闻界,2020,42(05):7-17.

[9]程曼丽.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J].公共外交季刊,2020(02):16-26+122.

[10]郭鹤天.社交媒体中的产销者——以社交媒体Instagram为例探讨独立策展和艺术创作的研究:它将走向何方[J].传播力研究,2019,3(26):199-201+205.

[11]刘勇峰,江俞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概念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211-212.

[12]王孟玉,颜彦,余晓艳.数字媒介视阈下大学生家庭代际沟通研究[J].今传媒,2020,28(09):58-60.

[13]媒体深度融合写入“十四五”规划建议,怎么融?权威分析来了![EB/OL]2020-11-04 https://mp.weixin.qq.com/s/4wFturttB0PmKsZGz4ieAA.

[14]重磅!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EB/OL]2020-09-26https://mp.weixin.qq.com/s/3LrQWuPPzfuH5lkNKI7vtg.

[15]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EB/OL]2020-10-15https://mp.weixin.qq.com/s/_E9F876qIxyFjG5RjVb0hQ.

[16]【学习体会】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EB/OL]2020-10-09https://mp.weixin.qq.com/s/xBAhPQREhw74expBjPupzA.

[17]揭秘!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建立,有何深意?[EB/OL]2020-10-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2068499690492991&wfr=spider&for=pc.

[18]新基建,是什么?[EB/OL]2020-04-26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26/c_1125908061.htm[19]“新基建”包括哪些领域?国家发改委权威解读[EB/OL]2020-04-20https://news.sina.com.cn/c/2020-04-20/doc-iirczymi7321296.shtml.

[20]开始内测!一图了解“数字人民币”[EB/OL]2020-04-22http://www.cac.gov.cn/2020-04/22/c_1589103566581158.htm.

[21]深圳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将亮相[EB/OL]2020-10-09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20-10/09/c_1126586802.htm?baike.





◎ 推荐搜索关键词 ◎

新传理论 | 新媒体 | 新闻业务 | 新闻学 | 报考分析 | 真题解析 

热点分析 | 上岸经验帖 | 专题整理 | 必备冲刺名解 | 论文带读 


◎ 胡师姐的仓库 ◎

「 点击文字可以直接查看文章哦 」

你想看的上岸经验帖合集

新传考研热点分析汇总

新传考研必看 · 专题梳理

滑动查看更多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参与双十一优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